剖宫产术后五步护理
尽快活动:
目的:预防血栓性静脉炎
孕晚期和产后很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,剖宫产的病人更容易发生。引起此病的危险原因包含肥胖、不可以早日下床活动、年龄较大、多胎经产妇等。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、压痛、水肿、心跳及呼吸会加速。
剖宫产术后双脚恢复知觉,就应该进行肢体活动,24小时后应该训练翻身、坐起,并下床慢慢活动,当导尿管拔除后应多走动,如此不只能增加胃肠蠕动,还可预防肠黏连及静脉血栓形成等。下床活动前可用束腹带绑住腹部,如此走动时就会降低由于震动的关系碰到伤口而引起疼痛。
准时大小便:
目的:预防尿路感染、便秘
一般术后第二天静脉滴注结束会拔除留置导尿管,拔除后3~4小时应排尿,以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。假如不习惯卧床小便,可下床去卫生间,再解不出来,应告诉大夫,直至能畅通排尿为止,不然易引起尿路感染。
剖宫产后,因为伤口疼痛使腹部不敢用力,大小便不可以顺利排泄,易导致尿潴留和便秘,若有痔疮,状况将会变得愈加紧急,故术后产妇应按平常习惯准时大小便。
清淡饮食:
目的:防止呕吐或腹胀
剖宫产产妇术后6小时内因麻醉药药效尚未消失,全身反应低下,为防止引起呛咳、呕吐等,应暂时禁食,若产妇确实口渴,可间隔肯定时间喂少量温水。术后6小时,可进食流食,如熬得非常浓的鸡、鸭、鱼、骨头汤等。进食之前可用少量温水润喉,每次大约50毫升,若有腹胀或呕吐应多下床活动,或者用薄荷油涂抹肚脐周围。第一餐以清淡简单为宜,比如稀饭、清汤,并要少量。若无任何肠胃不适,则可在下一餐恢复正常的食量,哺喂母乳的母亲可多食用鱼汤及多喝水。
术后尽可能防止摄取容易产气的食物,其他则依个人爱好适当摄取。防止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,多摄取高蛋白、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帮助组织修复。除此之外多摄取纤维素以促进肠道蠕动,预防便秘。
密切察看恶露:
目的:防止产后出血
无论是自然产还是剖宫产,产后都应密切察看恶露。剖宫产时,子宫出血较多,应注意阴道出血量,如发现阴道很多出血或卫生棉垫2小时内就湿透,且超越月经量不少时,应准时公告医护职员。
正常状况下,恶露10天内会从暗红色变为淡黄色,分娩后两周变为白色,4~6周会停止,若超越4个星期还有暗红色的分泌物或产后两个月恶露量仍不少时,应到医院检查。看子宫复旧是不是不佳,或子宫腔内残留有胎盘、胎膜,或合并有感染。
维持伤口清洗:
目的:预防伤口味染
要特别注意腹部伤口愈合及护理。腹部伤口分为二种,直切口与横切口。??产后第二天,伤口换敷料,检查有无渗血及红肿,通常情况下术后伤口要换药两次,第七天拆线。如为肥胖患者,或患有糖尿病、贫血及其它影响伤口愈合的疾病要延迟拆线。术后若产妇体温高,而且伤口痛,要准时检查伤口,发现红肿可用95%的酒精纱布湿敷,天天两次。若敷后无好转,伤口红肿处有波动感,就确认有感染,要准时拆线导流。假如产妇本身存在下列感染,则需特别注意伤口的情况:
产程或破水时间过长。
手术时间过长、术中出血较多。
产妇本身抵抗力差,如患有糖尿病或营养不好的。
剖宫产之前已有羊膜绒毛膜炎。
其他原因如腹水、贫血、长期用类固醇或以前同意过放射治疗等。
除此之外,产后月经恢复的时候应该注意伤口是不是疼痛,由于在伤口处易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,表现为经期时伤口处持续胀痛,甚至出现硬块。一旦出现此类症状,则应及早去医院就医。